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把四季过成诗:读书分享——《四时之诗》
时间:2019-07-3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刚刚送走了大暑,就迎来了三十五度+的高温天气。似乎春光不过是一晃眼的时间,盛夏三伏就迫不及待地登场了。古人对季节、节气变换更替的感知比今人敏感细腻太多,那时候没有日历钟表,人们用身心来感受自然的变迁。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蒙曼老师以《唐诗三百首》为核心蓝本,在蘅塘退士从五万多首唐诗中精心挑选的三百余首诗的基础上再行筛选的32首唐诗。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蒙曼老师:著名历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三十二岁登上《百家讲坛》,成为最年轻的主讲人,讲述的《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等节目收获了大波粉丝,同时她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在节目中将古典诗词与历史文化巧妙结合,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她以自己隋唐史学者和女性两重身份,为早已出过多种版本且人人都能背上几句的唐诗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以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我们领略古诗词里的字、画、韵之美,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春花秋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老师说,绝大多数人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蒙曼老师解读唐诗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准确到位。《四时之诗》延续了蒙曼老师准确通俗的风格,措辞亲切而不失风雅。她解读下的唐诗不只是一种文学现象,不仅仅是华美辞藻与精致韵脚筑建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唐人风情志,是字字珠玑的大唐历史。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年轻的书生进京赶考,为官的仕人出门宦游,从军的将士戍关征战,经商的商贾走街窜巷甚至成了异乡人。有年轻的姑娘也不必急着早嫁了,携了伙伴,走出家门,去林间水畔采桑莲。有谁会比出门在外的人更关注物候天时的变化呢?只有他们,才会看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他乡之景,听到“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的异地之音,感受到“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边塞之气,当然,也沉醉于“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的青春律动中。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更是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日子过得丰足,节庆才格外热闹。“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我们在这样华丽的诗篇中热闹开场,又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恢弘韵律中完满收尾。我们用唐诗来体味端午、七夕、重阳这些传统佳节的动人风情,也用唐诗来表达母亲节、建军节、教师节这些当代节日的精神实质。 

  还有很值得一说的是蒙曼老师通常会在每篇文章的最后写到诗人的生平,不长,但确是点睛之笔。《文史通义·文德》有言:“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谬其文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知其世,再论其人,最后才是品其诗。读完一首诗后再联系诗人的人生履历,会对诗歌本身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诗进入到诗人的心境,而后跟随这些唐诗穿越千年,找回今时今日稀缺的对生活的热爱,也把自己的四季过成诗。 

  春有檐下燕,夏季雨成帘,秋天雾高远,冬日雪迎面。希望《四时之诗》在这炎炎夏日能给大家带去丝丝唐韵新风和清新凉意,谢谢大家!